“就像著名画家埃塞尔描绘的一双不可思议的手,那双手一左一右,互相描绘,假如把语文视为左手,数学就是右手,不仅能够左手画右手,右手也可以画左手。”广西民族学院预科部数学教研室主任杨社平用左手、右手形象描绘了语文与数学的关系。
她把数学上成“数学作文”课。过去害怕数学和最憷作文的同学都是她的FANS,“数学和作文这两个‘冤家’,居然也会‘心有灵犀’。有时,想法来了,满脑子都是数学思想在跳舞。”一位同学说。
大家一直在批评大学教育:学科间关山阻隔、壁垒重重,老死不相往来;只灌常识,不重视对思维能力的培养。杨老师启发同学“用数学思维方法描绘现实生活的事物,将数学和语文教学中的共通点找出来,让两者结合在一块,来学数学和作文”,就是期望在预科阶段打破这种学科范围长期分裂的格局,治疗学生的偏科“病”。
据介绍,“数学习语文双方学习教学模式研究”作为《西部大开发与广西民族预科教育改革和进步》的一个子课题已被批准,并在广西的大多数文理预科班推广,一些高中也开始进入实验阶段。
杨老师讲解:“数学教学主要以解题为主,但仅仅通过解题并不可以非常不错地反映出学生学会常识的状况,光靠解题方法来学习数学是不够的。同样,学语文单靠学课文也难以满足学生需要。”“数学作文”课的目的是要把数学玩起来,将数学和美联系在一块,帮助学生用文字来表现数学思想,使之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桂林电子工学院03级预科班周彦福向记者描述了杨老师上课的过程:每上完一个章节或一本书,老师就需要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大伙一块动手用绘心智图的方法构思作文,每个人依据自己对课本的重点的理解,通过采集资料、很多阅读、反复理解、修改,直至形成作文。在此过程中,他对数学的定义、公式的理解由模糊变得明确。
桂林阳朔镇外语实验中学一个学生在数学作文里虚拟了如此一个四边形王国:王国里有矩形国王、菱形王后、正方形公主。他还设计了一只活泼自由的小苍蝇,小苍蝇在这个王国里与这类四边形人物的种种有趣的奇遇,把各种四边形关系讲解得很合理。他以这类活灵活现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这个抽象问题的理解。
采访中,不少学生们反映,他们发现数学忽然变“酷”了,枯燥的感觉一晃就“溜”跑了,数学课也变得异常活跃。
学生虽然喜欢,但一些教育学专家也提出了不一样的怎么看:“数学作文”如此的教学方法或许并不太合适所有些学生群体,尤其是升学重压较重的中学毕业班学生,很多的讨论、写作会占掉课堂讲课的时间。